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周雪松)傳統的城市傳播模式正在改變,跨界融合漸成趨勢。10月26日,以“融合·互鑒,城市傳播的進路”為主題的2019區域品牌發展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辦,中國傳媒大學亞洲傳媒研究中心、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合作成立的中國傳媒大學城市傳播研究中心同時揭牌。

中國傳媒大學城市傳播研究中心揭牌儀式現場
本次論壇為期兩天,由中國傳媒大學亞洲傳媒研究中心、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共同主辦,邀請了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日本、韓國、泰國和中國澳門的各界專家學者,從不同視角及研究領域,探討區域品牌的融合與互鑒、城市傳播的進路、理解城市、對話城市等核心議題。論壇由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總規劃師袁牧主持。中國傳媒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處副處長、亞洲傳媒研究中心副主任、城市傳播研究中心聯合創始人文春英教授介紹了城市傳播中心的成立背景及未來設想。
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亞洲傳媒研究中心主任段鵬教授在致辭中強調,世界已進入到萬物皆媒、融合傳播的時代,城市傳播領域的興起,是這個時代到來的印證。富有內涵、具有好感度的城市形象和品牌,可以直接拉動城市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形象提升,也成為國家形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副會長、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袁昕認為,中國經歷40年的城鎮化高速發展時期后,未來10年、20年,還將有一個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階段。清華同衡不僅要通過空間規劃和設計,努力創造有特色的空間環境;也希望努力挖掘城市社會、經濟、文化的深刻背景和內涵,協助城市進行品牌塑造和傳播。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民間外交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李新玉也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未來的城市品牌建設是動態的,如何創新思維,為一個共贏的未來提供全新的、立體的、多層面的品牌建設方案,需要深入思考。同時,如何創造更亮麗、更簡約、更宜居的人類生存、生活、交往空間,也需要認真仔細地思考。
株式會社AERU社長、前熊本縣東京事務所所長成尾雅貴在“熊本熊與熊本縣的品牌形象塑造”演講中介紹了熊本熊的來歷。他說,熊本熊是宣傳熊本縣自治體的角色,而不是用來賺錢的商品化角色。熊本熊的目標是提高人們對熊本縣的認知度,其基本理念在于播下“幸福與驚喜的種子”。
韓國昌原國立大學傳播系教授許進在“傳播渠道對國家形象和訪問意愿影響研究”的演講中分享了國家形象話題。通過研究,他發現社會、文化、政治、外交等領域的傳播,都會影響到公眾對國家形象的認知,進而影響到公眾對一個國家的態度,這種態度最終決定了他們的訪問意愿。
黑龍江大學廣告系主任、副教授李連璧的“‘后網紅時代’短視頻平臺的城市營銷”的演講別開生面,引發聽眾的極大興趣。他的關注焦點在于網紅城市傳播是不是可以持久?網紅城市如何打造、是否可以復制?網紅城市的未來應該往何處去?他認為,短視頻平臺的城市傳播是手段,不是目的;網紅城市只是一個開始,如果要保持長紅,需要保持背后深厚的實力;城市的核心競爭力才是原力,只有原力覺醒,網紅城市才能長紅。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營銷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張東林結合實際工作,講述了“從‘古都安陽’到‘品牌安陽’”的思考與實踐。他認為,從安陽的品牌實踐來看,無論什么樣的品牌塑造方式,無論多么高大上的品牌,只有百姓易于接受、樂于相傳,才能成為真正的品牌。